语言小结
  • program-language-note
  • contact
  • common
    • 代码风格
    • 概念语法
      • 类型
      • 注释
      • 字符
      • 语句
      • 操作符
      • 函数
        • 递归
    • 格式化参数
    • 源码结构
    • 数据结构
    • 名词
  • 电路
    • 内存地址
    • Untitled
    • Code
  • C
    • note
    • overview
      • helloworld.c
      • c标准
      • 关键字
      • tips
      • util.c
    • 语法
      • 函数
        • main
      • const
      • static
      • 作用域
    • 编译和运行
      • c代码内存模型
      • 预处理
        • include
        • define
    • 头文件
    • 基本数据类型
      • 整型
      • 枚举
      • 浮点型
      • 指针
      • 数组
      • 结构和联合
    • 指针&数组、指针&函数
    • API
    • 存储结构
    • 操作符
      • sizeof
    • typedef
    • 输入输出
    • 格式化参数
    • 左値右値
    • 性能思考
    • volatile
    • 字符串
      • find_char.c
    • 动态分配
      • alloc.h
      • alloc.c
      • alloc_usage.c
    • note
  • cpp
    • 资源
    • note
    • 数据结构
    • 智能指针
    • 编译过程
  • shell
    • usage
    • Untitled
  • Rust
    • overview
  • Lisp
    • Untitled
  • web
    • overview
      • index
      • 软件工具
      • ARIA规范
      • SEO
    • style
    • html
      • 标签、元素
        • 标签快记
        • 联系信息
        • 引用
        • 列表
        • 语言设置
        • meta
      • 页面结构
        • 图片
        • 视频
        • 引用css、js文件
      • 等价字符
      • 链接
        • 邮件
      • 表单
        • note
      • 表格
    • css
      • 字体
      • 布局
        • position
        • float
        • display
        • flexbox
    • js
    • note
  • java
    • note
    • java语言程序设计
    • 设计模式
      • 大话设计模式-吴强-2010
      • 大话设计模式-程杰
      • 设计模式-gof
      • 设计模式解析
      • 原则
      • 单例
    • java程序设计第10版-基础
    • java程序设计第10版-进阶
    • java核心技术第9版-I
    • jar包
    • 安全
    • 反射
  • python
    • note
    • index
    • 个人记忆点
    • 疑惑
    • simple
    • 精通Python爬虫框架scrapy
    • 语法
    • scrapy
      • notice
      • index
  • 汇编
    • Untitled
  • kotlin
    • index
    • note
    • by android
      • note
      • index
  • groovy
    • gradle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java
  2. 设计模式

单例

Previous原则Nextjava程序设计第10版-基础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from:

单例模式可能是代码最少的模式了,但是少不一定意味着简单,想要用好、用对单例模式,还真得费一番脑筋。本文对Java中常见的单例模式写法做了一个总结,如有错漏之处,恳请读者指正。

饿汉法

顾名思义,饿汉法就是在第一次引用该类的时候就创建对象实例,而不管实际是否需要创建。代码如下:
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 private Singleton() {} public static getSignleton(){ return singleton; } }

这样做的好处是编写简单,但是无法做到延迟创建对象。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对象可以尽可能地延迟加载,从而减小负载,所以就需要下面的懒汉法:

单线程写法

这种写法是最简单的,由私有构造器和一个公有静态工厂方法构成,在工厂方法中对singleton进行null判断,如果是null就new一个出来,最后返回singleton对象。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延时加载,但是有一个致命弱点:线程不安全。如果有两条线程同时调用getSingleton()方法,就有很大可能导致重复创建对象。
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= null; private Singleton(){}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() { if(singleton == null) 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 return singleton; } }

考虑线程安全的写法

这种写法考虑了线程安全,将对singleton的null判断以及new的部分使用synchronized进行加锁。同时,对singleton对象使用volatile关键字进行限制,保证其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,并且禁止对其进行指令重排序优化。如此即可从语义上保证这种单例模式写法是线程安全的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语义上,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小坑的,会在后文写到。
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= null;

private Singleton(){}
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(){
    synchronized (Singleton.class){
        if(singleton == null){
            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singleton;
}    

}

兼顾线程安全和效率的写法

虽然上面这种写法是可以正确运行的,但是其效率低下,还是无法实际应用。因为每次调用getSingleton()方法,都必须在synchronized这里进行排队,而真正遇到需要new的情况是非常少的。所以,就诞生了第三种写法:
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= null;

private Singleton(){}
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(){
    if(singleton == null){
        synchronized (Singleton.class){
            if(singleton == null){
                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singleton;
}    

}

这种写法被称为“双重检查锁”,顾名思义,就是在getSingleton()方法中,进行两次null检查。看似多此一举,但实际上却极大提升了并发度,进而提升了性能。为什么可以提高并发度呢?就像上文说的,在单例中new的情况非常少,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并行的读操作。因此在加锁前多进行一次null检查就可以减少绝大多数的加锁操作,执行效率提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。

坑

那么,这种写法是不是绝对安全呢?前面说了,从语义角度来看,并没有什么问题。但是其实还是有坑。说这个坑之前我们要先来看看volatile这个关键字。其实这个关键字有两层语义。第一层语义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,就是可见性。可见性指的是在一个线程中对该变量的修改会马上由工作内存(Work Memory)写回主内存(Main Memory),所以会马上反应在其它线程的读取操作中。顺便一提,工作内存和主内存可以近似理解为实际电脑中的高速缓存和主存,工作内存是线程独享的,主存是线程共享的。volatile的第二层语义是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。大家知道我们写的代码(尤其是多线程代码),由于编译器优化,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可能与我们编写的顺序不同。编译器只保证程序执行结果与源代码相同,却不保证实际指令的顺序与源代码相同。这在单线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,然而一旦引入多线程,这种乱序就可能导致严重问题。volatile关键字就可以从语义上解决这个问题。 注意,前面反复提到“从语义上讲是没有问题的”,但是很不幸,禁止指令重排优化这条语义直到jdk1.5以后才能正确工作。此前的JDK中即使将变量声明为volatile也无法完全避免重排序所导致的问题。所以,在jdk1.5版本前,双重检查锁形式的单例模式是无法保证线程安全的。

静态内部类法

那么,有没有一种延时加载,并且能保证线程安全的简单写法呢?我们可以把Singleton实例放到一个静态内部类中,这样就避免了静态实例在Singleton类加载的时候就创建对象,并且由于静态内部类只会被加载一次,所以这种写法也是线程安全的:
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 {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 }

private Singleton(){}
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(){
    return Holder.singleton;
}

}

但是,上面提到的所有实现方式都有两个共同的缺点: 都需要额外的工作(Serializable、transient、readResolve())来实现序列化,否则每次反序列化一个序列化的对象实例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。 可能会有人使用反射强行调用我们的私有构造器(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,可以修改构造器,让它在创建第二个实例的时候抛异常)。

枚举写法

当然,还有一种更加优雅的方法来实现单例模式,那就是枚举写法:

public enum Singleton { INSTANCE; private String name; public String getName(){ return name; }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{ this.name = name; } }

使用枚举除了线程安全和防止反射强行调用构造器之外,还提供了自动序列化机制,防止反序列化的时候创建新的对象。因此,Effective Java推荐尽可能地使用枚举来实现单例。

总结

这篇文章发出去以后得到许多反馈,这让我受宠若惊,觉得应该再写一点小结。代码没有一劳永逸的写法,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最合适的写法。在不同的平台、不同的开发环境(尤其是jdk版本)下,自然有不同的最优解(或者说较优解)。 比如枚举,虽然Effective Java中推荐使用,但是在Android平台上却是不被推荐的。在这篇Android Training中明确指出:

Enums often require more than twice as much memory as static constants. You should strictly avoid using enums on Android.

再比如双重检查锁法,不能在jdk1.5之前使用,而在Android平台上使用就比较放心了(一般Android都是jdk1.6以上了,不仅修正了volatile的语义问题,还加入了不少锁优化,使得多线程同步的开销降低不少)。

最后,不管采取何种方案,请时刻牢记单例的三大要点:

线程安全 延迟加载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安全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MDMyMjkzNg==&mid=2652261637&idx=1&sn=f069445f9e5df982ecfd47c9d40cc016&scene=23&srcid=0414ZwGpJ1q2pmzxgCzXQJdq#rd